互联网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、大数据分析能够提升教学效率。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传统教学方式,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创设便利条件。与此同时,与互联网技术拥抱的教育者,也正在享受技术发展带给教育管理工作的诸多便利。
2018年4月,教育部正式印发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其中指出,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、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,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、教学方法改革,探索泛在、灵活、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。
不到一年的时间,教育在线化、智能化、生态化正在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+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》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已达1959亿元。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突破2000亿元。截止至201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增长至2731亿元,不过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将下降至2132亿元。预测在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将超3800亿元,达到3863亿元左右。2016年~2019年,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或超过30%。公开资料显示,百度、腾讯、新东方、科大讯飞、海尔等行业头部企业,或组建团队开发产品,或以收购整合的方式拓展新业务线,都在全面进军教育领域。
图 2013-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统计情况
“教育信息化2.0”背景下,市场上涌现了大批教育信息化产品。新技术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学业信息进行整合、处理、分析,可以获取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,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精准施教、提高讲解效率、提升教学质量。
技术与教育需要深度融合发挥“互联网+教育”最大优势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,在优化学习方式、提高教学效率、助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教育信息化时代,以互联网为媒介,一块屏幕背后所覆盖的学生甚至可能成千上万,借助宽带网络,不同地区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来自名校的优质资源,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。
业内人士指出,发展“互联网+教育”,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填补“数字鸿沟”,引导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,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等之间的教育差距。但推动“互联网+教育”,并非简单做技术“加法”,而是要真正实现教育创新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祝新宇认为,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、创新发展,从而推动教育的内生性变革,需要从教育和技术两个方向双管齐下,共同推进。
“互联网+教育”最终落脚点是教育。“当社会发展模式和技术革新后,我们仅仅简单地将技术与教育叠加,而不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,那可能叠加力度越大越是强化、固化原有教育体系中一些不合理的内容,让技术成为阻碍教育变革的帮凶。”祝新宇表示,如能及早洞察社会变化,从整体的视角推动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特性,才能更好地发挥出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最大优势。